兰州财经网

当前位置: 兰州财经网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正文

中国科研人员发现低出血风险抗血栓药物研发新靶点

时 间:2020-08-27 03:18:55 来 源:本站整理

  中新网昆明8月26日电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网站26日发布消息:该所研究员赖仞团队揭示血小板外向内信号传导新机制,发现低出血风险抗血栓药物研发新靶点。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血液学会期刊Blood上。 (window.slotbydup = window.slotbydup || []).push({ id: "u5891748", container: "_i630znox87b", async: true });[img]//cpro.baidustatic.com/cpro/ui/cm.js" async="async" defer="defer" >

  血栓性疾病(包括心梗、脑梗)的发病率高居各类疾病之首,是目前导致居民死亡的首要因素。现阶段临床中所使用的抗血栓药物大多会增加患者的异常出血风险(如消化道出血、脑出血),这严重地限制了抗血栓药物的使用。

  赖仞团队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,最近发现由血小板β3整合素、14-3-3ζ蛋白以及c-Src激酶构成的复合体在血小板激活和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。14-3-3ζ蛋白通过同时结合于β3整合素胞内“TST”结构域和c-Src的SH2结构域促进14-3-3ζ-c-Src-integrin-β3复合体的形成以及αIIbβ3整合素外向内的信号传导。

  针对此复合物形成的关键结合位点,团队成员设计发掘了两个抑制剂KF7和THO。这些抑制剂可以干扰14-3-3ζ-c-Src-integrin-β3复合体的形成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延展,但不会显著地改变αIIbβ3与其配体(纤维蛋白原)的结合以及血小板的黏附。小鼠模型实验发现干扰该复合体能够显著抑制血栓发生,但不会增加出血风险。

  此研究为开发新型、低出血风险的抗血栓药物提供了新靶点和思路,同时也提供了一系列潜在的抗血小板/抗血栓先导分子。(完)

【复制网址】 【打印】
免责声明:刊登本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,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,若有侵权,请联系编辑删除。